一、统计部门安全生产事故
在任何组织中,统计部门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统计部门负责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以帮助决策者制定合理的决策。然而,对于许多统计部门来说,安全生产事故可能是一个常见的挑战。
统计部门对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性
统计部门对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收集和分析事故数据,统计部门可以帮助组织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统计部门的工作有助于提高安全意识,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统计部门还可以通过制定绩效指标和监控系统来评估安全措施的有效性。通过定期报告事故数据和趋势,统计部门可以帮助管理层了解安全状况,并及时作出调整。
如何提高统计部门在安全生产事故中的作用
要提高统计部门在安全生产事故中的作用,组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加强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统计部门应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确保准确、全面地记录安全生产事故相关数据。
- 持续培训和提升:为统计部门人员提供专业培训,使他们具备深入理解安全生产事故数据的能力。
- 加强跨部门合作:统计部门应与安全管理部门等其他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的措施。
如何预防安全生产事故
预防安全生产事故是统计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趋势,统计部门可以帮助组织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
此外,统计部门还可以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通过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统计部门可以帮助组织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结语
统计部门在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和应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组织应重视统计部门在安全管理中的地位,加强其数据分析能力和跨部门合作,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保障员工健康和组织稳定发展。
二、伤亡事故统计标准?
《火灾统计管理规定》第七条凡在火灾和火灾扑救过程中因烧、摔、砸、炸、窒息、中毒、触电、高温、辐射等原因所致的人员伤亡列入火灾伤亡统计范围。
其中死亡以火灾发生后七天内死亡为限,伤残统计标准按劳动部的有关规定认定。 所以,你所说的情况当然属于火灾事故死亡人数。
三、如何预防户外触电事故?
起重臂触碰电线造成触电在农村,户外作业或活动也有触电危险,所以必须注意户外的电气安全。
(1)防止触碰电线。
例如在运输、吊运金属构件时,注意不要碰到架空电力线上;在钓鱼时不要把鱼竿线甩碰到电线上。
(2)离开高压线要有安全距离。
在高压输电线附近作业或进行其他活动时,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输电线的电压越高,安全距离就越远。
(3)不要随便进入配变电场所活动。
特别要教育儿童在玩耍时,要远离装设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的配变电场所,以免触电造成严重伤害。
另外,对于在野外设置的这种场所,电业部门应安装安全隔离装置,并有警示标志。
四、2021溺水事故官方统计?
目前官方还没有权威的2021年学生溺水事故统计。根据历年统计,平均每年2万学生左右,集中在6-9月份。
五、事故中失踪人员如何统计?
为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认真查处每一起事故并严厉及时追责,国家安监总局近日就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中的有关问题制定了相关规定,其中明确按照死亡人数、重伤人数(含急性工业中毒,下同)、直接经济损失三者中最高级别确定事故等级。
规定要求,因事故造成的失踪人员,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后(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事故发生之日起7日后),按照死亡人员进行统计,并重新确定事故等级。
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由事故发生单位依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提出意见,经事故发生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报组织事故调查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确定。
规定明确,事故调查报告应当由事故调查组成员签名。
事故调查组成员对事故的原因、性质和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事故调查组组长有权提出结论性意见;仍有不同意见的,应当进一步协调;经协调仍不能统一意见的,应当报请本级人民政府裁决。
六、安全事故台账怎么统计?
安全生产台帐一般包括:
1、安全责任书(与主管单位及内部各班组签订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合同);
2、安全生产机构设置的文件(领导小组、安全组织等);
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生产定期检查、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制度)。企业注册安全主任、安全员、班组长等岗位职责;
4、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制订和下发的制度性文件、通知、通报等;
5、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学习、活动资料。
6、安全生产检查资料。
7、安全会议记录。
8、花名册:全员花名册,特种作业人员花名册。
9、新工人(含民工和临时工)三级教育。
10、机械、电气等设备管理资料
11、安全技术交底资料。
12、爆破物品管理台帐。
13、事故应急预案、事故记录和报告资料,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材料。
14、安全设施和劳保用品购买、发放登记台帐。
七、安全生产事故伤亡统计原则?
1.轻伤: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暂时性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伤害。
2.重伤:永久性丧失劳动能力及损失工作日等于或超过105日的暂时性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伤害。在30天内转为重伤的(因医疗事故而转为重伤的除外,但必须得到医疗事故鉴定部门的确认),均按重伤事故报告统计。如果来不及在当月统计,应在下月补报。超过30天的,不再补报和统计。
3.死亡和失踪:在30天内死亡的(因医疗事故死亡的除外,但必须得到医疗事故鉴定部门的确认),均按死亡事故报告统计。如果来不及在当月统计的,应在下月补报。超过30天死亡的,不再进行补报和统计。失踪30天后,按死亡进行统计。
4.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发生伤亡事故后,应做伤亡事故统计。
5.甲企业职工参加乙企业生产并由乙企业负责指挥,发生伤亡事故,由乙企业统计报告,并通知甲企业。
6.两个以上企业交叉作业时,发生伤亡事故,由主要责任企业统计报告;责任对等,分别进行统计。
7.跨地区施工企业发生职工伤亡事故后,由事故发生地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统计报告,抄送施工单位注册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8.总承包工程的企业和分承包工程的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发生职工伤亡事故时,分承包单位凡在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的,由分承包单位统计报告;没有实行独立核算的,由总承包单位统计报告;凡是没有履行分包合同承包的,不管在经济上是否独立核算,都由总承包单位统计报告。
9.企业发生事故及在救灾过程中造成本企业职工伤亡或非本企业的人员伤亡都应统计报告。伤亡的非本企业人员填在“非本企业人员”栏内。
10.企业职工参加社会上的抢险救灾时发生伤亡事故,不属本企业伤亡事故统计报告范围。
11.企业职工在国外承包工程期间,发生伤亡事故,不做统计报告。
12.企业租赁及借用的各种运输车辆,包括司机或另聘司机,执行该企业的生产任务,发生伤亡事故应按本企业职工统计报告。
13.企业外人员以个人名义承包企业工程发生伤亡事故,应由发包企业按职工伤亡事故报告统计,并统计在“非本企业人员”栏。
14.企业职工在企业外执行领导指派的任务时,因擅自做与任务无关的事情,如:游泳,射猎、钓鱼、抓鸟等,而发生的伤亡事故,不按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告。
15.企业职工乘坐本企业车辆参加企业安排的集体活动,如旅游、文娱体育活动等,发生职工伤亡的,均应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告。
16.停薪留职职工和已离退休的人员,又被原企业或外企业聘用工作,发生伤亡事故,到哪个企业工作发生伤亡事故,就由哪个企业按照本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告。
17.职工利用业余时间以承包形式完成本企业临时任务发生伤亡事故,无论伤及本企业职工还是雇用的外单位人员,均由本企业按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告。
18.借调外单位职工发生伤亡事故,不论其工资由哪个企业支付,借调时间长短,也不论双方企业的登记注册类型如何,均由借人企业按本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并统计在“本企业人员”栏。
19.职工在病假、事假或公休假期间自行到外企业工作发生伤亡事故时,到哪个企业工作发生的伤亡事故,就由哪个企业按照本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告。
20.违反劳动纪律,在劳动过程中或在企业范围内发生伤亡事故,不论职工是否违反劳动纪律或制度,都应统计报告。
21.劳改系统生产单位的职工或刑满就业、劳教期满企业留用的人员及正在劳改、劳教中的人员发生伤亡事故均应统计报告。
22.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因病导致伤亡,经县级以上医院诊断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调查,确认系职工本人疾病造成的,不按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告。
23.设备、产品不合格或安装不合格等因素造成使用单位发生伤亡事故,不论其责任在哪一方,均由发生职工伤亡事故的企业统计报告。
24.报表中“非本企业人员”的范围包括代训工、实习生、参加本企业生产的学生、现役军人,到企业进行参观、检查工作或进行其它公务的人员,劳改、劳教中的人员,外来救护人员以及由于事故造成伤亡的居民、行人等。
八、事故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以研究伤亡事故统计为基础。
1)描述统计法:用于概括和描述原始资料总体的特征。它可以提供一种组织归纳和运用资料的方法。最常用的描述统计有频数分布、图形或图表、算数平均值及相关分析等。
2)推理统计法:是从一个较大的资料总体中抽取样本来推断结论的方法。它的目的是使人们能够用数量来表示可能的论述。对伤亡事故原因的专门研究以及事故判定技术等主要应用推理统计法。
九、青岛船舶事故分析与统计概览
引言
青岛作为中国的一座重要港口城市,坐落于美丽的黄海沿岸,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大型船舶进出国内外航运的关键节点。由于船舶活动频繁,青岛在船舶安全管理方面承担着巨大的责任。然而,事故的发生并不可避免。本文将对青岛船舶事故进行详细的统计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青岛船舶事故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和海洋产业的发展,青岛的航运业务逐渐增多,相关船舶的数量和类型也日益丰富。这虽然促进了地方经济,但也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隐患。根据统计数据显示,青岛地区的船舶事故频率在逐年攀升。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既包括自然因素,也有操作不当和管理漏洞等。
青岛船舶事故的数据统计
根据目前可获得的资料,从2015年到2022年间,青岛地区发生的船舶事故数量如下:
- 2015年:58起
- 2016年:65起
- 2017年:72起
- 2018年:81起
- 2019年:90起
- 2020年:95起
- 2021年:100起
- 2022年:110起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青岛船舶事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2021至2022年间,增加幅度更为显著。
青岛船舶事故的类别分析
青岛地区的船舶事故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 碰撞事故:主要是船舶在航行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或其他船只干扰而发生的碰撞。这类事故占据了总事故数量的40%。
- 搁浅事故:包括船舶由于潮水变化或导航错误而搁浅,造成的损失和环境污染。这类事故占比约为25%。
- 火灾事故:因设备故障或温度过高引发火灾,造成船舶及其货物损失。该类别事故占比为15%。
- 其他事故:包括机械故障、作弊事件等,占比20%。
青岛船舶事故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事故案例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青岛船舶事故的几个主要原因:
- 气象因素:恶劣天气,如大风大浪等,直接影响航行安全。
- 船员操作失误:船员培训不足、疏忽大意等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 设备故障:老旧设备及维护不当会增加事故风险。
- 航行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航行监控和辅助设施,降低了船舶的安全保障。
建议与对策
为降低青岛船舶事故发生的频率,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加强船员培训:定期进行船员安全操作及应急处理的培训,提高船员的专业水平。
- 完善设备管理:及时更新维护老旧设备,确保船舶在最佳状态下运行。
- 强化天气预警:建立科学有效的船舶气象预警系统,提前预告恶劣天气,保障航行安全。
- 提升航运管理:强化航行监控体系,确保每艘船舶都在可控范围内航行。
结语
青岛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其船舶事故的管理尤为重要。通过对事故数据的详细分析,可以看出当前船舶事故的趋势和原因。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共同为提高青岛的船舶安全管理水平而努力。感谢读者看完这篇文章,希望能够通过这篇文章提供的分析与建议,为您在船舶安全管理工作上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十、2021学生溺水事故官方统计?
溺水死亡已成为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每年暑期期间,都是学生溺水事故的高发期。根据新闻不完全统计,2021年截至7月13日,已经发生至少14起学生溺水事件,43名花季少年溺亡和失踪。
每年的夏季,教育部门、学校都会将防溺水当成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种会议反复强调,通过家长群、校会、班会、宣传栏进行防溺水教育宣传,并发放相关的文字材料,例如暑期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状等,反复强调防溺水工作。同时安排班主任、教师进村入户进行家访等。政府、村(居)委会积极配合教育部门的防溺水工作,通过宣传栏、微信群、朋友圈等宣传防溺水工作,在危险地带架设防护栏、张贴安全告示、安装警示牌,甚至安排村干部、教师轮流巡河,可以说各地把防溺水工作做得非常深入细致。
尽管如此,为什么孩子溺亡事件还是时有发生?今年刚入夏以来,竟然发生了14起学生溺水事件,43名花季少年溺亡和失踪,特别令人痛心。分析发现,每起溺水事件中平均溺亡3人以上,说明孩子结伴而行,发生的是群体性的溺亡,溺亡事件又以农村留守儿童居多。在笔者看来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相应的家庭监管,或者监管不力。监护人安全意识差,思想上不够重视,他们甚至认为溺亡不过是小概率事件,抱着侥幸的心理。而孩子的天性都是喜欢玩水,由于年幼无知,对于危险估计不足,再加上好奇心、逞强好胜心理、逆反心理等往往控制不住自己,越是禁止的越要尝试一下。而野外的河湖塘坝深浅不一,充满着许多不确定性,安全隐患不小。
在笔者看来,为了保证到新学期开学时“一个都不少”,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要进一步共同织密安全网,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排除一切可能的安全隐患,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有人建议,防溺水要堵疏结合。以行政村为单位投入资金建设少儿游泳池,聘请专业游泳教练让孩子学会游泳,暑期安排游泳教练、志愿者或者家长担任救生员,轮流值日。这建议挺有道理的,可以试试。暑假期间,孩子主要时间在家里,那么家庭对孩子的安全大意不得,家长不论工作有多忙,都得抽时间多多地陪陪孩子,尽可能不让孩子离开大人的视线,否则,孩子发生了意外那将后悔一辈子。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